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我已經皈依三寶,是不是就要守五戒?

我已經皈依三寶,是不是就要守五戒?

老和尚:
    您好,我是XX國中無塵營第九組的一位學生,想到離開時哭泣依依不捨時,那是多麼難過,我們全組已許了願暑假一定要回去!近來身體可好?應該很健康吧!我們班曾經是那麼亂,是老師頭痛的班級,而從『白毫禪寺』回來後,每位老師接說你們變了,乖了許多,總算沒白費您一番苦心,我有許多的問題想請教您,我已經皈依三寶,是不是就要守五戒?五戒中有條不喝酒,是不是連啤酒也不能喝?這些希望老師父能讓我解謎。
    我還沒到白毫禪寺之前,我是被騙去的,總以為這裡只有吃齋唸佛,結果六天來聽每位師父講佛學,我深深感覺真有『因果』此事。家裡本沒信任何教,結果我回去天天把師父跟我們講的佛法,跟家裡人講,全家已經要信佛了。在去之前我是很懶惰,且心常常不平靜,但去之後我變成看到事就做,且更孝順了。當我心浮氣躁想罵人的時候,我就會唸『阿彌陀佛』,讓我心情平靜,心平氣和的和他人講話。白毫禪寺是個非常靜的地方,空氣也很好,真的是個好地方,而且它與其他寺廟不同,它很亮,它很深奧,它令人感受很深,還有每位廟裡的師父都很慈祥很照顧我們,也要感謝辛苦的愛心媽媽們,多麼不想離開那兒,那兒有真正的愛!
    現在晚上還要打坐,練練忍辱,唉!好想您們真想再見面,心中千萬個祝福與感激,一切盡在不言中,在此我誠心祝福老師父與各位師父
身體健康  長命百歲
PS.我還有最後一句話:『白毫禪寺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休息站』
                                                         學生XXX

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何謂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就這五件事而言,如果我們能稍加體察,其實無論是不是佛教徒,或者有沒有受過五戒,都應該遵守這五條戒律,因為五戒是一個當人該遵守的基本倫理道德規範。

XX小菩薩慈悲:
    『法不孤起,帶緣而立』,世間的一切現象,如同夢幻泡影般的變化無常,沒有一項事物會有它本來固定不變的面貌,譬如剛剛誕生的嬰兒,隨著歲月的蹉跎,他會漸漸成長;又如一張新的桌子,歷經時間長久的消磨,它也會呈現敗壞。我們永遠都無法去捕捉剎那間因緣無常的變化,所已有相聚也必定會有別離,當之這一切無非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清楚的認知這點,那麼別離何需難過呢?因為理解這點,所以更應當珍惜每一刻的相聚,這才叫把握人生,不錯失每個過程。
    小菩薩,在你踏遍白毫禪寺的每個角落,除了感受到祂莊嚴的外貌時,可曾細細的去體會祂那內在涵蓋的意義呢?那一磚一瓦皆由十方信眾血汗捐獻所匯集成的〜白毫禪寺,就是要接引你們走入佛教環境,薰習佛法的地方。期待你們茁壯踏出白毫大門之後,每個人都是一尊尊尋生救苦、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每之手都能拔眾生之苦痛,每顆眼睛都將照亮眾生的光明,而你們將永遠為世間散播歡樂、散播愛。
    何謂五戒?即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就這五件事而言,如果我們能稍加體察,其實無論是不是佛教徒,或者有沒有受過五戒,都應該遵守這五條戒律,因為五戒是一個當人該遵守的基本倫理道德規範,如果能夠徹底做到五戒清淨,那麼絕不僅只是止惡的消極作為,更能達到行善的圓滿功德,所以在佛典中也將五戒稱為五大施:
一、因為我持殺戒,所以不必怕被我所傷害。
二、因為我持盜戒,所以不必怕被我所偷盜。
三、因為我持邪婬戒,所以不必怕被我婬污其親屬。
四、因為我持妄語戒,所以不必怕我被所妄語。
五、因為我持飲酒戒,所以不必怕我以飲酒而瘋狂。
觀今日社會紊亂,人人生活於恐懼之中,不都是人人未能持守五戒嗎?如
果多一位受持五戒,社會便少一分迫害,我們同樣也減少一次的災禍威脅,人
人皆能受持五戒,我們的世界,便是真實的人間淨土了。
    期盼你能了解受持五戒的真正含意,並能身體力行的影響周遭的親朋好友,讓我們社會人人都能以持五戒為規臬。最後祝
自在愉快!
師父合十

究竟『死』是什麼?

究竟『死』是什麼?
懇請老和尚幫弟子解開這藏在心中的困惑
許久且令我恐懼的問題。

老師父  阿彌陀佛
    自從今天中午帶著滿心依依不捨的離情回到了家之後,無時不回憶三月一日至三月六日在寺中修行的點點滴滴,那兒的一草一木以及師父們的教誨,無一不帶給我深深的感受。
    在寺中皈依後,成為了佛門的一分子,回家後,我把在寺中所學的種種也一併帶回我的家中,節省、淨心、付出,並開始修身養性,廣結善緣。
    寫信封信時,桌上正放著香爐,伴著檀香的味道,虔誠的寫出我心中的每一句話,心中平靜、自然,沒有一點的邪念,也沒有一絲如同以往一般浮動的心情,我想自今天皈依後,我將一切重新開始,拋開以往的一切自私、高傲,以及一切的惡行,我是另一個重生的人,師父,謝謝您!
    最後,請您保重自個兒的身子,那天第一次聽您說禪,當您說出您的身體狀況時,我不禁流下淚來,您帶著一身的病,卻還到處為眾人而忙碌,比起一點小病就叫苦連天的我們,您真是偉大多了,看著您瘦弱的身體,真使人心酸,為什麼這世界那麼的不公平,一個為眾付出的賢者竟是滿身病痛?師父,加油!我們都愛您,也希望您早日康復,長命百歲,身體健康,早日成佛。
    最後,我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老和尚,究竟『死』是什麼?懇請老和尚幫弟子解開這藏在我心中,困惑許久且令我恐懼的問題謝謝您!
                                                         弟子XXX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什麼是『死』?大部分的人只要提到死,都會產生恐懼,他們總是有個錯覺,認為生死是直線進行∙∙∙
一個有正見的佛教徒,不會畏懼死亡的來臨,而是怕沒有足夠的時間改變我們的惡業,讓下一期的生命不墜入惡道。

XX小菩薩慈悲:
    白毫禪寺〜這青少年中途之家的產生,無非是希望藉由一群出家人將佛法散播出來,讓迷惘的青少年有個歸依處,因為修行不是和尚的專利,而是每個欲求解脫之眾生的最佳良藥。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的身體猶如貝類換殼般,生命殆盡之時,搖身一變及脫胎換骨的又托付在另一個殼裡,所以滿身病痛或是身體強壯,到頭來都將隨著成、住、壞、空漸次的消失。所以智者會把握剎那間修持自己,為人間多盡一分力,造福人群,俱足解脫的資糧;愚者便在生死之中造惡輪迴,求出無期,痛苦不堪。
    什麼是『死』?大部分的人只要提到死,都會產生恐懼,他們總是有個錯覺,認為生死是直線進行,從出生到成長、老、死是一條直線的終止,所以對生命結束之後就會有茫然與害怕,適時尚有情的生命,向循著圓形的軌道輪迴,輪迴就像車輪似的,一圈一圈永無終止,一期生命的結束,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如此週而復始,循環無已,那麼為何會有死呢?無非是由生而來,佛陀說:『觀眾生性,以何因緣而有老死,以生為本,若黎於生,則無老死。』所以只要是有情生命所擁有的色身,最後終將要敗壞,佛陀在世說法時,曾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四位具足神通的婆羅門仙人,他們都非常精進的修行善法,但卻非常害怕死亡。
    一天四位仙人聚在一起,互相研討說:『將來生命期限一到,我們各自隱暱,讓索命鬼找尋不到。』
    那時,第一位仙人飛騰在空中,藉以避除死亡,然而卻不能免除死亡,便在空中結束生命。
    第二位仙人潛入大海,藉以避除死亡,但他同樣也不能免除死亡,便在大海水底結束生命。
    第三位仙人,進入須彌山中,藉以避除死亡,而他還是不能免除死亡,便在須彌山中結束生命。
    第四位仙人,深入大地,到達金剛際,藉以避除死亡,他依舊不能免除死神的召喚,便在金剛際結束生命。
    於是佛陀便藉此告誡弟子:『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由這個故事,就可說明,我們的生命危脆,有生必定會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經中有云:『死賊無憐愍,來時無避處,是故行者不應於無常危脆中而信望活。』
    生命的危脆就在我們的一呼一吸之間,死亡終究是生命必然的結局,既是如此,那麼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呢?佛陀總是以『無常』來教導我們,有情色身的敗壞之相,如同坯瓶般沒有堅牢的外相,然而若以坯瓶根色身相比較,如能小心防護,坯瓶還可以久住,但我們這色身,四大  無時不是各各相害,飲食不消,冷熱風病等,縱使年幼少壯或是老而衰弱,皆不能倖免,再長也不過維持百歲之久。所以應隨時隨地,常觀死念之想,不貪愛生命,唯有即時把握每一刻生命,斷除貪、瞋、癡的餘毒,才能免除一切煩惱而超越生死。
    一個有正見的佛教徒,不會畏懼死亡的來臨,而是怕沒有足夠的時間改變我們的惡業,讓下一期的生命不墜入惡道,進而達到聖者的解脫境界,所以正確的掌握念『死』觀,不但不怕死,反而會更積極的改變自己的身、口、意。
    望小菩薩能持有這樣正確的觀念,那麼又何懼於死的來臨呢?祈願
深得智慧!無有恐怖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2四大:佛教之元素說,為物質(色法)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要素所構成。即:(1)本質為堅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稱為地大。(2)本質為濕性,而有攝集作用者,稱為水大。(3)本質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稱為火大。(4)本質為動性,而有生長作用者,稱為風大。積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質,故四大又稱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種;被造作之諸色法,則稱四大所造。

剩下十四顆佛珠還能繼續念嗎?

短短六天的時間,
卻讓我們改變許多,
真是太感謝您和白毫了。
因天氣變化,
我的佛珠已經裂開兩顆,
剩下十四顆佛珠還能繼續念嗎?

XX師父  阿彌陀佛!
    好久沒有寫信給您,因為升上了國三,課業加重許多,又有不停的考試,實在連睡眠時間都不足,還好因為『賴恩』颱風,讓我們平白撿到一天颱風假,我足足睡了十二小時,雖然有點浪費時間,卻讓我睡夠本了,也有空閒時間寫信,把兩個月來的心情告訴您。
    常常在學校中有很多心煩的事,有很多焦躁不安,我都會拿出隨身的佛珠,在心中默念佛法,慢慢的一遍一遍,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閉上眼,好像又回到了白毫,坐在講堂的拜墊上,跟著師父念佛;睜開眼,回到現實就像都沒事發生。有時甚至在想打瞌睡時,念念佛,就清醒許多,也較能專心聽講。白毫時在教了我們太多,讓我們受益太多,短短六天的時間,卻讓我們改變許多,真是太感謝您和白毫了。不過因為天氣變化,我的佛珠已經裂開兩顆,剩下十
四顆佛珠還能繼續念嗎?
    一直很想再回去白毫,可是實在沒有辦法,所以想到台北精舍,可是補習班老師不肯放人。聽去過的同學說,大師父在精舍有『八觀齋戒』,什麼是『八觀齋戒』?我們可以參加嗎?大師父的身體虛弱,還一直台北、南投、高雄到處跑,它的精神好偉大,一生為佛教奔波、奉獻,一定功德無量。
    一直很羨慕師父們能在白毫,致力於佛法,好像無憂無慮,遠離俗事紛擾,自己卻被俗務羈絆,只有在佛法中,找到寧靜。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弟子 XX敬上

禮佛最重要不是在見到佛陀的形體,而是真正體悟到佛陀所說的法。

同樣的念佛也不例外,不是去執取外在的佛珠形象,所以佛珠裂開了,並不妨礙念佛,如果只執取佛珠,那麼沒有佛珠,不就不能念佛了嗎?當之念佛的意義是在於攝心,攝住我們平時妄想的心、貪婪的心及染著煩惱的心,而達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XX同學阿彌陀佛:
    佛經上記載著一則故事:佛陀從三十三天說法後回到人間,佛陀的弟子們都惦念佛陀,並相互競爭以第一位禮佛為榮。
    有位蓮花色比丘尼,思維後決定現神通,引去原形,化為轉輪聖王  的感德,贏得大眾的禮讓,而成為第一位見到佛陀的人。
    在此的同時有位須菩提尊者,正在遠處山中縫補衣服,心裡也正想放下手上的縫補工作,而前往禮佛,在他起身準備出發前,忽然思維:『什麼是佛陀呢:眼、耳、鼻、舌、身、意?我前往禮見的佛陀又是地、水、火、風的哪一種呢?一切諸法皆是空寂無常、無我,如同佛陀所說:『若想要禮拜佛陀,應當觀照一切法的空相、無我相』』,於是須菩提尊者又坐下來繼續縫補衣服。
    蓮花色比丘尼正洋洋得意自己最先頂禮佛陀時,佛陀卻告訴她,最先禮佛的不是你,是須菩提。佛陀說,『想頂禮佛陀,應當觀照空法,才是真正的頂禮佛陀。』
    由上面這則故事,我們可明確的理解到禮佛最重要不是再見到佛陀的形體,而是真正體悟到佛陀所說的法〜『這世間無論是什麼,都沒有它恆常不變的本質,沒有一個永恆的主宰再控制著我們,沒有真正我能擁有或被擁有,這就是空的意義,所以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暫時性的存在。』同樣的念佛也不例外,
不是去執取外在的佛珠形象,所以佛珠裂開了,並不妨礙念佛,如果只執取佛珠,那麼沒有佛珠,不就不能念佛了嗎?當之念佛的意義是在於攝心,攝住我們平時妄想的心、貪婪的心及染著煩惱的心,藉由憶念佛陀,除去雜念,淨化自己的心靈,而達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尤其在你讀書時,如果你也能攝心在前,相信必定能專心用功,何愁功課不進步呢?
    在清楚的了知念佛的意義之後,盼你能提昇自己,並如實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上,這樣學佛才能帶給你實質的幫助。
    另外你提到什麼是『八關齋戒』?在佛陀時期儘管有很多人希望信佛學佛,並能走出生死之道,然因各有不同的因緣差別,使許多人皆無法走出這生死之道,有些或為了本身職業,或為了家庭的糾纏等,所以希望走出世之道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走上出世之道的人卻很少。因此便開出一個方便法門,使那些嚮往出世生活而又無法達到目的的人,也有機會過出世的生活,種植出世的善根。八關齋戒,就是此一廣大的方便法門。並在一日一夜之中受持八條戒律。它的內容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過午不食)。
    雖然受持八關齋戒,僅一日一夜,但如果能守好這些戒體。就好像設法關閉生死大門一樣。所以如有因緣,可學試著受持八關齋戒。最後敬祝
日夜六時恆吉祥!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1轉輪聖王:即旋轉輪寶(相當於戰爭)之王。王擁有七寶(輪、象、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統一須彌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國土豐饒,人民和樂。

害怕無常隨時會到來

從白毫回來至今已兩個多月,
每天還是忙忙碌碌,
因為怕無常隨時會到來···

師父  阿彌陀佛
    或許您可能不知道我是誰,但有這緣份與您相遇,我覺得不錯了,時間非常之快,從白毫回來至今已有兩個多月,每天還是忙忙碌碌,因為深怕無常隨時會到來。對了!弟子有一問題想請教師父,當一個成年之人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觀點時,要如何去向他說明無常、執著呢?因為我已把自己體悟到的無常、執著告訴他,但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還請師父回答!
    自從自己接觸了佛法之後,就不斷的學習,因為還有太多人在這生死苦海之中徘徊不定,要何時才能到達『彼岸』,這便是當前自己所要做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心生』不知師父您可認同這句話?相信白毫禪寺必可結更多的善緣,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在此也要感謝白毫禪寺的每位師父,若不是師父教誨我又怎麼會改變呢!最後院白毫禪寺建寺無礙,能夠結更多的善緣!祝
順心  身體健康
                                                        弟子XX敬上

『心生種種生,心滅種種滅』,修行無非就是修心,也就正將我們貪婪、瞋恚、愚癡的心導正,邁向有智慧的心。

什麼是無常?這宇宙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是處在一個恆常變化的現象中,因為每個東西都是在眾多條件的和合下存在,其中若有一個條件消失,同樣這個東西也就不會存在。

XX同學阿彌陀佛:
    『心生種種生,心滅種種滅』,修行無非就是修心,也就正將我們貪婪、瞋恚、愚癡的心導正,邁向有智慧的心,所以修行就從觀察自己的心念,知道自己隨時在做什麼,在想什麼。當貪念浮起時,能馬上清楚了知並去除它,能有這樣覺察的能力,那麼你就是在修行、修心了。
    任何事情,欲說服別人,最好的方式,由自身做起,信中所提到的『無常』真理,一般未能接觸佛法的人,是很難體會的。什麼是無常呢?這宇宙間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是處在一個恆常變化的現象中,因為每個東西都是在眾多條件的和合下存在,其中若有一個條件消失,同樣這個東西也就不會存在,就以『書本』為例,要完成一本書,存在的因緣條件有:樹木、製造紙的工廠、出版社的編輯過程、製版、印刷、裝訂等···在種多的因緣條件合成後,才能製作好一本書,而其中的每個過程又需依附在很多的因緣下,由於它是因緣條件和合的關係,所以就沒有獨立性、永恆性及主宰性,也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們真正的擁有,或是被擁有。
    然而對一般人而言,總是想擁有永恆,不理解萬事萬物都是互相依存的因緣關係,一直在追求那不切實際的永恆、圓滿,就無法看清楚無常的根本性質,自然就需承受痛苦的煎熬了。
    一個佛門弟子,就是在了解這些真實現象後,從自身做起,對一切繫縛著的貪愛、執取淡化它、捨棄它,這樣才能真正根本去除污染的心。
    當你對法的體認很深之後,於日常生活中,所散發出來的氣息,自然會感染他人,別人也會在你的耳濡目染下,漸漸俱足正見,這何嘗不也是另一種行菩薩道的方式呢?所以盼望你能深入對法的體認,進而也讓周遭的人同霑你的法益。最後祝
深入法性,覓得智慧!
                                                            師父合十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一葉扁舟靠岸來-中途學校白毫學園巡禮

十年前,白毫禪寺在南投名間鄉開山建寺,建寺之前,開山和尚上禪下心法師即以佛門推銷員、教育界義工自詡,當眾生的不請之友,走入了青少年流連迷失的地方,瞭解他們內心世界之後,深深的感受到青少年問題是當今社會、家庭、學校一個既明顯又急迫的問題。所以建寺以來,於四大教育理念中即以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輔導為優先,就這樣無償無我的走了十年輔導路。這一路走來,有感於愛與關懷是實現人間淨土的原動力,更是滋潤青少年朋友心靈的活泉,於是八十四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台北市教育局合辦了中途學校白毫學園,本著慈悲關懷、修補藝術的胸懷輔導中途輟學的國中學生,至今已邁入了第十個年頭了。今年欣逢建寺十週年之慶,白毫禪寺、白毫文教基金會僅以一顆回饋社會、關懷青少年的心,將香光尼僧團安慧學苑菩提樹下所製作的廣播節目前來採訪白毫學園的節目內容結集成有聲書,以此多年來輔導青少年的成果報告,作為十週年的獻禮分享大眾,感謝社會大眾這十年來的護持,此外我們還有感謝香光尼僧團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的錄音製作,波潮唱片公司的音樂提供,以及謝懷德先生在製作過程中的諸多協助。讓這一份青少年輔導工作的成果報告,得以順利推出,在這一份成果報告中,我們將以白毫學園的成立緣起、白毫學園的教育理念,以及白毫學園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三個單元進行,期待您的收聽……


生命,一處無止盡的蜿蜒道路,一首沒有休止符的樂曲,跼跼於途,沈沒歐歌,累了,倦了,停下來,取一瓢水,洗自己一趟,讓生命永遠再重新出發。

一葉扁舟靠岸來,中途學校白毫學園巡禮第一單元:中途學校白毫學園成立緣起。

在邁入工商科技、資訊時代的當今,各種價值觀無不在改變中,而使人們在生活上、工作上都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衝突、困難導致個人、家庭、社會也要面對重重的危機,於是不安、迷惘、失落等問題也就一擁而至了,面對這些問題,白毫禪寺的住持禪心法師當初即思索開闢一處心靈休憩人道場,讓大家在失意時,可以回到這心靈之家充電一番,在佛光普照之下,拂去黑暗,重新調整步伐,走向未來,於是人道休息站,你我心靈之家---白毫禪寺於焉成立。
白毫禪寺位於南投縣名間鄉,成立之時,根據住持禪心法師多年的觀察,而擬定了四大目標:一、關懷撫育青少年;二、開創幼兒學佛園地;三、成立老人成長園地;四:工商企業界實修園地。在現階段,尤其著重在關懷青少年的輔導工作,扶持迷失的青少年一把,早在十幾年前,禪心法師致力於監獄弘法工作,接觸到無數墮落的青少年,每每於監獄弘法的回程中思維著:為什麼不在他們未到監獄之前就告訴他們:監獄並不好玩,不要進來。而近幾年,一群失落的青少年更表現出令人驚駭,錯愕的行動,以致成為社會明顯又急迫的危機,面對家長的束手無策、孩子的徬徨無知,在在都讓禪心法師決定為青少年朋友開闢一處屬於他們心靈的處所,規劃出一套硬體與情境輝然一體的教材,提供青少年一個定心、養心、育心的學園---白毫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