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卻半信半疑,真有佛嗎?
這些經書是做什麼用的?
真有極樂世界嗎?
假如所有的人都出家了,那誰來布施呢?
那科學又算什麼?
其他的宗教又代表什麼?
心中真的充滿了許多疑惑∙∙∙
XX師父:阿彌陀佛!
雖然,明知您很忙,但是,還是忍不住寫了信給您。
師父,我想告訴您一件事,您可別生氣噢!我進了白毫禪寺,接籍皈依,心裡卻半信半疑,真有佛嗎?這些經書是做什麼用的?真有極樂世界嗎?假如所有的人都出家了,那誰來布施呢?那科學又算什麼?其他的宗教又代表什麼?心中真的充滿了許多疑惑,好像知道答案又好像不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知您是否願訴之?
弟子XX上
經中所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在修道的過程中,不是求神就可達到目的的,冥冥中也沒有一個萬能的主宰來支配、控制著,更沒有特殊的捷徑,每個人都必須點點滴滴的努力,就連覺悟的聖者〜佛陀也是由人成佛,他不自稱受任何神靈外力的感應,其覺悟成就就是靠努力與才智,只要肯努力,每個人身內都潛在著成佛的根性。
XX同學阿彌陀佛:
佛陀在世之時,曾有人請教佛陀這樣一個問題,他問:『有些梵志[1]出家人總是弘揚自己的教義,而排斥其他教義,我們總感到懷疑,到底誰才是真語者?誰才是妄語者?』
佛陀回答:『你們的懷疑是正當的,因為對可疑的事,就該生起懷疑,你們不可被流言、傳說等所左右,也不可單靠著論理、推測以及事物的表象或因某物有可能而信以為實,唯有當你們確知某事是善良、美好的,那時你再信奉。』
佛陀不但這樣教化大眾,對他的弟子,更要他們審查如來本身,這樣才能充分地相信他所追隨師尊的真正價值。所以,『疑』並不是罪惡,當為明確理解事項之前,『疑』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若想要在提昇進步,就必須去『疑』,唯有斷疑所產生的信心,才能真正深入去信解佛法,獲取智慧,不然亦將流於一般民間的盲目迷信罷了!
何謂佛?凡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普遍而正確的覺悟,對智慧、慈悲能雙俱足並達到一切功德圓滿的境地,就稱為佛。佛是極多的,若單說佛,並不是指那一位佛,通常指的是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而我們怎麼知道有佛及十方諸佛呢?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他誕生於印度迦毘羅國的釋迦族,父親是淨飯王,母親為摩耶夫人,也曾娶妻生子,而後出家參訪、修行,最後終於圓滿達成佛道。因不忍世間長期處於黑暗,不忘出家時初發的心,於是開始遊化各城,弘揚正法,利益眾生,直到八十歲才在拘尸那入滅[2],因為有佛生在人間,人間才有正法的存在,也因為有釋迦牟尼佛在人間,我們才能知道有三世十方諸佛,經中提到「佛佛道同」所以一切諸佛,不就等於釋迦牟尼佛嗎?
佛陀涅槃[3]後,其弟子將他所說的法,結集成經典,以便教化後學的佛弟子,所以至今我們仍能聽聞佛法,就是因為有經書的流布。這些都是歷史上所記載的事實,而不是憑空捏造,所以真的有佛嗎?這是無庸置疑的。
自然界的豐美,眾生界的勝樂,身心界的清淨,所以名為極樂世界。這世界為阿彌陀佛無邊功德所莊嚴,這是方便攝化眾生而成立。極樂世界就是人們常常聽到的淨土,而淨土的有無,如果對佛教徒而言,當然不會懷疑它的存在,但若向不信佛教的外界,自然會起不了作用。舉例說明:佛教所說的世界是無量數,這在過去科學未證明之前,總讓人難以相信,而現在因天文學家以承認除了我們居住的地球外,尚有很多星球,也就證實了佛教中所談除了這世界之外,仍有其他世界之存在,既然世界不只一個,那麼在無數的世界中,必定也有比我們更好的世界,同時也有比我們更壞的世界,每個世界都絕對有他相異之處,而我們的世界並非最理想,所以比我們這世界更好、更理想的世界便是淨土。佛法中所說的淨土不只一個,極樂世界就是無數淨土中的其中一個。
佛教徒在團體的生活中,本來並無等級的差別,但一個人修學的程度不同,環境差別,於是便有了七眾弟子的分類。而這七眾弟子可總攝為兩類,一類為出家學佛的僧眾,一類為在家學佛的信眾。出家的僧眾中又分五種不同:
一、比丘眾,是出家學佛的男眾,要受持兩百五十條戒法。
二、比丘尼眾,是出家學佛的女眾,要受持三百四十八條戒法。
三、沙彌眾,出家而未受比丘大戒,僅受十小戒的男子。
四、沙彌尼眾,出家而未受比丘尼大戒,僅受十小戒的女子。
五、式叉摩那眾,即發心學佛的童女,未受尼戒,先學習六法[4]。如能在兩年中,守持著這六條戒法沒有犯過,才准許為尼得受具足戒。(這是學習出家尼眾的預備)
在家學佛的信眾分為兩種:
一、優婆塞,譯作『近事男』,即在家學佛而親近奉是三寶的男眾。
二、優婆夷,譯作『近事女』,即在家學佛而親近奉是三寶的女眾。
這男女兩冢都要受持五戒,是比較專門學習的信眾。其他未受五戒,僅受『三皈依』,是屬於普通學佛的信眾。
佛教的團體中,將弟子分成七眾使弟子們各有所持的戒法,不但不會混亂,更顯得出其組織化與秩序化,各有所學、各有所專,更能推動佛法饒益眾生。如出家眾無家累,可以專修佛學,主持弘揚佛法的工作,而在家眾因有家庭負擔,所以適宜近事三寶護持佛法,推動佛教的社會事業,發揚佛陀救世的精神。因此學佛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出家,端看自己適合哪種身份。
XX同學,在你的印象中,難道佛教僅只是這些嗎?你認識中的佛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宗教呢?
處在今日多元化開放的社會中,表面上學佛聲跡比比皆是,實際上佛法卻沒有真正深植人心,甚至於在有些人模糊的印象中,寺院、鐘聲、出家人即是佛教的全部,更可悲的是將其淪為人死之後引導亡魂的器具,向這般慌腔走調的變相情勢,使得佛法幾近蕩然無存,身為佛子,真是深感痛心。
正統的佛教是什麼?如同經中所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從這四句偈的闡述中,當之佛教除了教人該具足人天善法中的止惡、行善外,更重要的是要擁有科無垢、無塵的清淨本性,這是諸佛出世給予眾生的共同教導。在法華經中亦曾提到:『云何諸佛世尊唯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所以佛教的宗旨是要人求覺悟、得智慧及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進而轉迷得悟求得解脫。
在修道的過程中,不是求神就可達到目的的,冥冥中也沒有一個萬能的主宰來支配、控制著,更沒有特殊的捷徑,每個人都必須點點滴滴的努力,就連覺悟的聖者〜佛陀也是由人成佛,他不自稱受任何神靈外力的感應,其覺悟成就就是靠努力與才智,只要肯努力,每個人身內都潛在著成佛的根性。
所以佛教是以教育眾生為本的宗教,佛陀是教化我們去除煩惱的人天導師,這種真真實實的宗教情懷,無需為它添加任何神秘色彩。
XX同學:倘若你以佛教的立場想多了解佛教,就該多深入經藏,理解佛教的教義,將其教育宗旨,正確的闡述弘揚,莫讓不實的誤導而讓佛法蒙上了怪力亂神的虛妄幻影,這方是現代佛子不可推脫的重要職責。最後祝
道安
師父合十
[1] 梵者:乃志求梵天法之人。又一切外道之出家人,亦泛稱為梵者。
[2] 入滅:新譯為圓寂。為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佔用而入悟界,即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之。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與涅槃同義。
[3] 涅槃:又作泥洹,意譯作滅、寂滅等。與解脫、入滅同義。原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
[4] 六法:六法界的略稱,係沙彌尼於受具足戒之前二年間所守之戒,即所謂式叉摩那(意譯學法女、學戒女、正學女)所學之六法。據四分律卷二十七載,其內容為:1.染心相觸戒,即不以愛欲之心觸男子之身。2.到人四錢戒,即不盜四錢以下。盜四錢以下為缺戒,可重新受戒,若盜五錢以上,則應默擯之。3.斷畜生命戒,即不斷畜生之命。4.小妄語戒。5.非時食戒。6.飲酒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