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每當喜悅的相逢轉換成悲痛的離別後宣洩不住的淚水就會在頃刻間爆發吞噬了自我,這種感覺我好怕

無盡燈之夜那晚,
我深受離愁的折磨,
最後將那一語難道盡的哀傷,
化作了無語的淚水,
從小到大,
相逢離別等聚聚散散的事,
似乎成了我的一大障礙。

大師父  阿彌陀佛!
    希望您不介意我叫您老師父而不是老和尚,我是第四梯次無塵營萬華國中的學生XXX,這次的『白毫禪寺』一遊,帶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感觸了,真是非常的謝謝您舉辦這次活動,使我能在六天中拋開了大台北繁重的壓力;遠離了大台北的喧嘩,使我能在如此清淨的地方淨下心來習佛法,認識人生的哲理及學習處事的態度,這正是我最嚮往的生活:拘謹卻不乏味,況且還有大自然的一切花、草、樹木相伴;聆聽著一聲一聲悅耳的鳥語,這些都是因為您,在此向您致上最真誠的敬意。
    寺中的個個師父和藹慈祥,我很敬愛他們,而我也從他們低沈的嗓音間得知了您,使我由衷的欽佩您,您有一棵慈悲的心及蠟炬般的奉獻精神,正因如此有了『白毫禪寺』;也因如此,迷惘的人們受到破蛹般的重生,將原本困惑的心化成了一支純潔、美麗而不妖的蝴蝶,總而言之,對您的崇敬乃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六天中承蒙您安排的課程,使我學習了不少,也領悟了不少,我在『白毫』所待的六日當中所經歷的人、事、物都將是我最珍貴的一段回憶。還記得無盡燈之夜那晚,我深受離愁的折磨,我深受離愁的折磨,最後將那一語難道盡的哀傷化作了無語的淚水,從小到大,相逢、離別等聚聚散散的事似乎成了我的一大障礙,每當喜悅的相逢轉換成悲痛的離別後宣洩不住的淚水就會在頃刻間爆發吞噬了自我,這種感覺好淒涼,我好怕,從相見歡一直到無盡燈之夜,我的內心一直深受著害怕離別到來的掙扎,這種掙扎是不分時刻的,但離別終究在五月八日那天來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到了結業時,我的傷感似乎不再那麼沈重的擠壓著我,令我大為稱奇,到『白毫禪寺』我只在獻燈、朝山、皈依三寶(可惜不是由您主持)告別佛陀等場合下真正的跪拜過,乃因我的腳不適,但我也因不能跪拜而受著良心上的譴責好一陣子,佛在當前卻不能拜佛,多諷刺呀!但在鳳凰谷鳥園我也因爬過了九百九十九層的階梯,因此在結業式時受到師父們的讚賞得到了精進獎,使我既是愧又是喜,但我終究在重要的幾刻中跪下了,也因此我不再太自責。
    回到台北後,滿腦子都是『白毫禪寺』的影子,渴望再回到它的懷抱,哪怕只是一刻間的時間啊!此行最為遺憾的就是沒能見您這活菩薩一面,也許我和您之間的緣份太淺了吧!我滿懷的盼望能期待與您相見的那天來到,我將會在回到『白毫』,此次一遊,不虛此行,使我受益良多,我要感謝眾多的師父、愛心媽媽們對我們的照顧,祝福大家。祝
多開心  少煩心!
                                                         弟子XX敬上

學佛的人,就是要洞悉真實現象,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幻化的,而能善觀因緣,『緣來珍惜,緣去也不可惜。』

人生俗世中,悲歡離合總會帶來刻骨的觸動,這樣的錐心之痛,常讓每個人陷入煩惱的泥沼之中。然而我們若仔細的咀嚼分析人生的每個階段、註腳,宇宙的一切生滅事物,其實都是互相為因,互相為緣的關係,每一種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XX同學慈悲:
    白毫禪寺是一處接引青少年的場所。當詭譎多變的紅塵俗世,撩亂了你的視線,模糊了你的思考方向,你不必猶豫,且邁開大步的投入白毫禪寺的懷抱中,他將帶給你紅塵心外的一片淨土。
    佛經中有云:『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在渡眾的漫長歲月裡,我一直把持著這樣的心情,其中或有面臨困境、或有面臨謾罵,然而在心念上,我沒有忘記佛陀這位人間的大悲父,所遺留給我們無盡的寶藏〜佛法。而白毫禪寺內的這一群出家師父們,更是抱著一顆『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懷,來迎接一次次的活動,這即是出家人應持的慈悲本質,唯有見到你們一天天的成長,師父們才能真正如釋重擔的放下心。
    人生俗世中,悲歡離合總會帶來刻骨的觸動,這樣的錐心之痛,常讓每個人陷入煩惱的泥沼之中。然而我們若仔細的咀嚼分析人生的每個階段、註腳,宇宙的一切生滅事物,其實都是互相為因,互相為緣的關係,每一種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個性,而是需要依靠多方面大力量來幫助才能生存。所以整個人生無論是浩大的宇宙或是蕞爾的菌物,它們與周遭的環境,都是休戚相關,互為依存的〜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學佛的人,就是要洞悉這種真實現象,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幻化的,而能善觀因緣,『緣來珍惜,緣去也不可惜。』,畢竟悲、觀、離、合,也只是因緣的聚散罷了!
    『緣起時,用喜悅的心去迎接它,
      緣定時,用真摯的心去珍惜它,
      緣走時,用釋然的心去看待它。』
    我們能把握的是當下的一分一秒,不要憶念那些已過去的,及那些未肯定的事情,該以一顆精進醒覺的心,如實專注地觀照此刻。
    XX同學,你若能了解學佛真正意義,真實的思維到因緣的變化無常,是我們無法掌控而不去執取它時,同樣的對佛在當前、卻不能拜,自然不會取執著。佛陀總會這樣教導祂的弟子:『若能了多這些真實現象。而使自己解脫煩惱,這才是真正的供養佛、禮拜佛。』
    希望XX同學,能多思維、觀察,這世間的真實現象,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最後祝
法喜充滿!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7塵剎:塵自指的是微細的灰塵;剎字指一個佛土,所以塵剎就是說佛土像灰塵一樣的。


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

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
不僅生活花費更大,
就連讀書三年下來也花了好幾十萬,
老媽為了錢也要去工作,
哥哥為了錢也轉到夜間部去讀,
只有我,花了那麼多的錢,
卻一點也不能補∙∙∙
一直想要放棄,但是卻又捨不得∙∙∙

師父  阿彌陀佛!
    從收到你的來信至今已有六個月了,這麼久才回函給您,實在很抱歉,另外謝謝師父的關心,也謝謝師父您還記得我啊!
    自從升上高中後,就沒回去白毫禪寺了,我一直想找時間回去,但是就因為功課過於繁忙,已至於每次計劃回去,就都沒有實現,現在的我是就讀於XX美工,每年的寒假作業就多的像山那麼高,每年的暑假都還要上課一個月,不過現在的我已沒有暑假可言,只剩下最後一個寒假了,也許明年的寒假會回去白毫禪寺也說不定。
    已經三年了,時間真的過的好快,我好懷念以前的種種,包括在白毫禪寺的時時刻刻,以前的我會常笑嘻嘻的,現在的我早就不像以前那樣了。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不僅生活花費更大,就連讀書三年下來也花了好幾十萬了。老媽為了錢也要去工作,哥哥為了錢也轉到夜間部去讀,只有我,花了那麼多錢,卻一點也不能彌補。升上了三年級,才一直想要放棄,但是卻又捨不得,好不容易升上了三年級了,當然也很希望自己能順利畢業,所以啦!就很努力很認真的在做作業,好不容易今天的審查我過關了,老師卻只給我十四分而以(滿分十六分),目前共二十四分,需要超過四十分才會及格,我還需要努力。另外也希望能常收到師父您的來信,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是卻是我感覺最溫馨的。
願師父們健康
我學業進步  順利畢業
大家時時快樂  日日好日
XXX合十

佛陀說苦的用意,並非叫我們厭苦、毀身,去做消極的躲避,而是要我們正視苦,用『苦』來提醒大家警覺,進而求取解決的方法。

或許你會因自己的昂貴學費帶給家人負擔,而起煩惱與痛苦,所以才有放棄學業的念頭;但你是否曾想過,如果你貿然的放棄,那麼你如何面對家人這兩年來的培育呢?換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你若能正視讀書這幾年所帶來的『苦』,你將更珍惜,把握這三年來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俱足自己的資糧,畢業後你才能回饋給家人。

XX同學阿彌陀佛:
    看完你的來信之後,心湖裡泛起了一陣陣無常思緒,猶記得你出來白毫禪寺,那活潑中帶點任性、固執的性情,今從信中的字裡行間,你不但知道用功,更懂得體恤父母、兄長,讓我深深感受到『小女孩長大了!』你已經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這中間的過程,不就是一種無常的變化嗎?然值得欣慰的是你變的更成熟、懂事了,這也是白毫禪寺建寺的宗旨與目標『為你們這些學子們,提供一個淨化心靈、沈澱思緒的環境』所以得知你成長了,每位師父都很高興,並向你道聲:『恭喜了!』
    佛陀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著種種的苦迫與缺陷。除了生、老、病、死苦之外,我們喜愛的親朋好友如果要分別或死亡,即不免會有愛別離之苦,與自己討厭的人相見,又會產生怨憎會苦,對自己渴望的東西追求不到,又會有求不得之苦。環觀世間的一切,都充滿苦,所以俗語才有句話:『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然而雖之人生的苦多於樂,那麼我們就要這樣一直苦下去嗎?相信只要是積極的人,都會去尋求苦的原因,來消除苦的根源,而正信的佛教徒,更需要具備這種積極滅苦的人生觀。佛陀說苦的用意,並非叫我們厭苦、毀身,去做消極的躲避,而是要我們正視苦,用『苦』來提醒大家警覺,進而求取解決的方法。
    『苦』的根源就是一份渴愛的心,這份執取會造成我們強烈的貪欲,不停的向外追求,每一次的追求就產生一次的煩惱,痛苦便這樣接續不斷相纏結。所以要徹底祛除苦的根源,就必須放棄這生死相續的愛欲,當愛欲消除了,那時苦便止息了。
    已你現況為例,或許你會因自己的昂貴學費帶給家人負擔,而起煩惱與痛苦,所以才有放棄學業的念頭;但你是否曾想過,如果你貿然的放棄,那麼你如何面對家人這兩年來的培育呢?難道要他們花下的心血付之一炬嗎?換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你若能正視讀書這幾年所帶來的『苦』,你將更珍惜,把握這三年來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俱足自己的資糧,畢業後你才能回饋給家人。
    這就是了解苦的根源及拔苦的方法,唯有勇敢的面對苦的事實,並加以分析,找出解決的根本方法,積極的去除它,才能真正化痛苦為快樂。在你畢業前夕,希望師父這番話能給你以後參考。並祝
事事順利  阿彌陀佛!
                                                             師父合十





我寧可出家也不願看這世間如此可厭, 這樣我就不會有 七情六慾的枷鎖了

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
我甚至於還想過,
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看這世間如此可厭,
這樣我就不會有
七情六慾的枷鎖了。

XX師父  阿彌陀佛
    自從下學期開始,生活就過得有點單調了,而不充實,使我又遇上很多問題,當然感情與朋友,有時也很令人頭痛,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我甚至於還想過,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修身養性,離開這一切令人悲傷之事,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意看這世間如此可厭,這樣我就不會有七情六慾的枷鎖了,每次我叮嚀自己師父的話,一直忍一些讓自己看不過去的事,但我忍了,只覺得人傻一點其實沒什麼,太聰明只會使自己不幸而已。
    最近好失意好失意喔!情緒有點糟,有時當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是別人做錯了,或是做對做錯,我想給自己一次機會也給別人機會,為什麼無法挽回?當有心要去改或去改變,總是沒機會,總在我的腦袋裡是各問號,為什麼?師父,您可以告訴我嗎?祝
安靜
                                                         XX弟子合十

『∙∙∙如芬陀利生,離生於水中,而未曾著水,我雖生世間,不為世間著。』
(芬陀利是指白蓮花)

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
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阿彌陀佛:
    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是消極的,所以當在世俗中一有不如意,就想遁入空門,逃避一切責任,當師父看完你的信件後,發現在你心中也蘊藏著這樣的避世心態,不免悵然的長嘆一聲:『小菩薩!你誤解佛法了!』
    佛法所談的『緣起法』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因此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  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逃避無法解決問題,經中提及世尊『生於世間,不為世間著』我等凡夫,更該學習如何從貪慾、嗔恚、煩惱痴愚中脫身而出,不再為世間一切所污濁,所以每一位發心出家的三寶弟子,都該持有住持正法,廣渡眾生,延續佛陀慧命的宏大心願,也就是『僧在佛在』『僧在法在』的積極精神,絕不是厭世的消極態度。期盼你能深入體解佛法,了解佛陀的本懷,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佛法,那麼你將會有個開朗豁達的人生,這才是學佛的真正意義。最後祝
俱足正見  體解佛法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6七情六慾: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只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急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欲、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的情緒、欲望等。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出家人的生活是什麼呢?在家修行需要有何戒律呢?


高職時,
我曾跟導師談過我有出家念頭,
若是二專沒考上的話就想出家∙∙∙
我到底是崇拜還是認知出家人的生活,
而出家人的生活又是什麼呢?

XX師父:收信好!
    首先非常的感激您願意聽我訴苦,在未學佛之前自己的言行舉止,並不是很多人會去注意,直到現在有一個點的動作細節,都受人重視,換來的都是―學佛的人不可以這樣或者那樣的。例如煮菜時,只為要不要加紅蘿蔔,就可以在廚房之中鬧的不愉快,自己本身也不太會煮菜,所以我一直在搬出來住的期間向室友學習,因為又加入一位新的室友,對廚房的事都很內行,因而衝突真是越來越多了,自己一再地告誡自己不要輕易的動怒,犯了瞋恨心的戒律,買了一本筆記本每日反省自己,但我的腦筋還是轉不過來,這是一個執著,也使障礙,現在已經開學約一個多月了,但是總覺得自己過的沒有上學期快樂,心中的石頭越結越沈重,真不知何時才能卸下它來,XX師父告訴我們一個執著,一個障礙,我覺得怎麼樣的執著,當怎麼的苦果,三月五日回來之後,用著沈重的心情及腳步下山,我好喜歡白毫禪寺,去到那兒,心中的煩惱都平息了,似乎這世界都是美好的,爸媽嚴重警告我不可以再去,若是在去的話,就要跟我斷絕父女關係,心裡好難過喔!
    師父曾經說那是因為自己的業障太重,現在想想好想痛哭一場,有時覺得做人很難,做個人人都喜歡的人更難,我都快二十歲了,卻什麼事都還不能自己作主,爸媽很怕我會出家,可是我有告訴他們說過因緣還沒有到,就算我願意出家,師父不一定肯收我當徒弟啊!可是他們就是不信,抱著很沈重的心回台中,騎車的期間想了很多師父及林老師的話,我到底對宗教是種嚮往、崇拜還是認知師父出世的生活呢?
    高職時,我曾跟導師談過我有出家的念頭,若是二專沒考上的話就想出家,偏偏卻考上二專,直到去了白毫禪寺之後,更確信了我這個念頭,只是因緣未到吧!我喜歡聽梵見的樂音,能使我的心平息下來,在念藥師寶懺時我真的好感動!內心的激盪真是無法形容,師父你能告訴我如何去克服執著和障礙嗎?我到底是崇拜還是認知出家人的生活呢?而出家人的生活又是什麼呢?在家修行需要有何戒律呢?
                                                         XX弟子合十

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

出家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現實中放下自我,唯有這種無我的精神,才能真正無所求的行菩薩道、渡救眾生。所以出家實在是難捨能捨、難忍能忍的大丈夫事業。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只是意識型態上幻想著出家的尊貴、高尚,而無法體悟出家的真實意義,以幻想的心踏入僧團,那麼將如何負起住持佛法的責任呢?

XX同學阿彌陀佛:
    從來函中,師父端倪到你初學佛所面臨的困境,修道本來就是一條又長又遠的路,踏在這路途中,總會面臨許多的坎坷、阻礙,亦或聽文許多閒雜言語,若已你信中所提來比較,實可謂『滄海一粟』,這般芝麻小事,你實不必放在心中障礙自己,若你能從另一面去思維它,其實你真該感謝你的室友,總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你如何做好一位佛教徒,因為有他的鞭策,你才不會忘失一位佛教徒該有的風範,所以他是你的增上緣,XX同學,你該慶幸而不該抱怨,師父之言是否有道裡呢?
    XX同學,不知你對出家了解多少?你是否能了解出家的真實意義?昔日世尊貴為太子為何拋下王室的享樂,不顧社稷與家庭踰成出家,過著嚴謹淡泊的修行生活呢?這是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世尊對世間極苦有深切得感受,看到眾生苦痛反觀想到自己的苦痛,自憫憫人,因而為了探求自我解脫及解除眾生痛苦之道才決定摒棄一切出家。出家是必須真正看破家庭中那份染著、佔有的私慾及世間的塵慾,正如世尊所言:『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因而出家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現實中放下自我,唯有這種無我的精神,才能真正無所求的行菩薩道、渡救眾生,所以出家實在是難捨能捨、難忍能忍的大丈夫事業。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只是意識型態上幻想著出家的尊貴、高尚,而無法體悟出家的真實意義,以幻想的心踏入僧團,那麼將如何負起住持佛法的責任呢?
    XX同學,無論做任何決定,都要以最慎重的態度先剖析自己、認識自己之後,在去規劃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只要你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即使父母都可以透過溝通而達成共識。期盼你能細細的思維師父信箋中的每一句話語。最後祝
學佛無礙!
師父合十



要一時之間改掉壞習慣還真不容易


一時之間,
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還真不容易,
即使可以不去做,
但卻會去想...

師父  阿彌陀佛
    不知您現在是否仍很忙?帶活動應該是很累的事。
    我現在每有參加救國團的服務員訓練了,因為怕自己沒有辦法同時做好兩種職務,便退出訓練,以後也許去白毫的機會比較少吧!愛哭的小玲她會找我去白毫住,但家不住南投,時間和家庭不能配合!會有些捨不得,但自己覺得那不適合我,也得忍痛放棄了。
    不知道師父您現在是否過得很好,選擇了修行的心是否有所改變呢?
    最近的台中衛爾康大火之後,一直有人傳說著,衛之死者,不甘心,便找台中的百貨公司來為下一個目標,又說近日有個大地震,總之,聽得心慌慌的,整日都不能定下心來,原來自己是愛護自己的。一時之間,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還真不容易,即使可以不去做,但卻會去想。
    這學期學校一直有好多事情,檢定、校慶,雖然忙,但是當學生是最幸福的事了。祝
身體健康
                                                                XX

『若有故作業,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此不受報。』

該清楚明瞭業報觀的緣起,導正世人以訛傳訛之邪說,切勿盲目愚癡的淪為傳聲筒。

XX同學阿彌陀佛:
    修行是細水長流,點滴累積的功夫,也是一場不能假手他人並隨時隨地與自己的競賽,今日如果不做,明天依舊需靠自己來完成,也就是常常要保有『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決心,所以選擇了修行之道,即使再多的苦,都不會改變我的道心,如經中所提『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
    俗語有云:『白天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實在不該沈溺在鬼神的無稽之說。經中亦有提到『自不作惡業,惡業何由生?』該清楚明瞭業報觀的緣起,導正世人以訛傳訛,切勿盲目愚癡的淪為傳聲筒。
    何謂業?經典上詮釋為造作,民初梁啟超先生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個人平自己的意志力不斷的活動,活動反應的結果,造成自己的性格,這性格又成為將來活動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運。從支配命運那一點來說,名為業果或業報,業是永遠不滅的,除非業盡〜意志停止活動。所以每個人造作的業,都由自己承擔,如經中所言:『若有故作業,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此不受報。』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締造了無盡的惡業,那麼不就永遠無法消除嗎?其實也不必太悲觀,業的定與不定,還是在於自己,佛陀曾比喻作重大惡業的人,如果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反省自己、淨化自己的缺失,放掉惡習,增長善念、善行,就如同以多量的鹽,投入江河大水,並不覺得鹹苦一樣,也就是重罪輕受;反之,如果故意作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懺悔,也不修身、修心、修戒、修慧,那就必定會受報,就如同鹽雖不多,但投入杯水之中,其後果必定鹹苦不堪,所以我們不必為了既成的惡業擔心,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去修善,以轉惡業為善業,化惡緣為善緣。
    XX同學,不知你是否聽過一句話『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當你了知業的因果關係之後,也希望你能隨時警惕自己,不造惡業。最後祝
善業增長!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5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這兩句話,在佛門早課中,每日必定會讀誦到的,是表明自己所發的願心絕不肯退的意思。『舜若多』、『爍迦羅』都是梵語,翻成中文『舜若多』是空的意思,『爍迦羅』是堅固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算虛空可以銷到沒有,而我這顆堅固的願心,還是不會退轉。




為什麼墮入畜生道裡的, 福報會比人的福報好呢?


為什麼墮入畜生道裡的,
福報會比人的福報好呢?
請師父為我解答。

師父  阿彌陀佛!
    最近看到盧安達難民營的慘狀,又想到跟我們這邊的『好命狗』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因此弟子心中便有個疑問〜大家都是在六道裡輪迴,是因有『業障』,但為什麼墮入畜生道裡的福報會比人的福報好呢?請師父為我解答。祝您
身體健康
                                                         徒弟XX叩上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身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經中提到:『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以縱然再多的布施,但卻貪於執取功德,或存以增上慢心行布施,最後的果報也只是成為很有福報的小白狗罷了!

XX菩薩慈悲:
    『佛陀在世時,曾告訴一位名叫鸚鵡摩納的人,他家中所寵愛的白狗,前世是他的父親。摩納反問佛陀,他父親都提生前大行布施,作大齋祠,死後該生天享福,怎會墮入或為一隻白狗呢?佛陀告訴摩納,你父親每次布施都以增上慢心,所以今生才會墮落成為白狗。』
    從這個故事中,不知讓你體會到什麼?當我們行布施時,若心與貪、瞋、癡相印時,即使再大的布施,最後終究是墮入惡道!誠如經中提到:『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以縱然再多的布施,但卻貪於執取功德、或存以增上慢心行布施,最後的果報也只是成為很有福報的小狗罷了!
    在各種業中,有一種特別強的業力,能引我們生向天上或墮地獄或成為某道的眾生時,便叫引業。令一種業並不能引我們感得生死後的去向,但卻能對這一身的種種有圓滿的決定叫滿業。如生而為人,雖然膚色各有不同,但只要同樣是人,人就是引業所感的總報。而每個人生下來的美醜不一,或是六根的俱足與否,或音聲優美、粗俗等,這些個人不同的差異,都是由名不同的滿業而感得的。
    所以從盧安達難民營及好命狗的比較中,我們就該慶幸並珍惜人身,廣修福報,但在修福布施中,若沒增長智慧而只沈溺在貪得功德或與他人比較功德大小等這些愚癡的行為時,當心呀!一不留意,這得知不易的人身稍縱即逝,剎那間就會轉換為『披毛戴皎世間來』,那時也只能空留餘恨了。
    『得人身如掌中沙,失人身如地上沙』小菩薩,我們實應該把握住每一個當下,如實的努力用功修持,你說是不是呢?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望你能細細思維,並珍惜做人的可貴,盡好做人的本分。祈願
法喜充滿!
師父合十

我很喜歡一些人, 但是又非常地恨他們,怎樣才不會如此呢?


我很喜歡一些人,
但是又非常地恨他們,
真是又愛又恨,
愛到希望自己能去保護他們
希望他們永遠快樂,
恨到希望他們消失不見,
怎樣才不會如此呢?

XX師父:
    阿彌陀佛!好久不見了,近來可好?上了高中,心中有些後悔與灰心,一方面分發的學校不是昔日所想,另一方面,深怕最討厭的科目-英文,似乎穩“當”,不知如何再面對它直到大學聯考?
    師父,我很奇怪耶!我很喜歡一些人,但是又非常地恨他們,真是又愛又恨,愛到希望自己能去保護他們,希望他們永遠快樂,希望他們永遠快樂,恨到希望他們消失不見,怎樣才不會如此呢?祝您
身體健康
                                                         徒弟    叩上

『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受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譬如狗,繩繫著柱,結繫不斷故,順柱而轉,若住,若臥,不離於柱。』

有了一份對愛的執著,就有一份執著後的佔有慾,未獲得之前日以繼夜的渴求、盼望得到,一旦擁有時,卻又時時提心吊膽,深怕失去它。有情眾生就是這樣歡喜、憂愁、悲喜交集的矛盾中輾轉不停的煎熬著,煩惱也在此刻尾隨著一次一次的浮現。

XX同學阿彌陀佛:
    經中云:『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受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譬如狗,繩繫著柱,結繫不斷故,順柱而轉,若住,若臥,不離於柱。』讀完這段經文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如經文中所提,我們總是被繫縛在『貪愛』這根無明的支柱上,行、住、坐、臥沒有須臾片刻脫離它,因為有了那份對愛的執著,就有一份執著後的佔有慾,未獲得之前日以繼夜的渴求、盼望得到,一旦擁有時,卻又時時提心吊膽,深怕失去它。有情眾生就是這樣歡喜、憂愁、悲喜交集的矛盾中輾轉不停的煎熬著,煩惱也在此刻尾隨著一次一次的浮現。
    如何解除我們內心對愛恨的感受?佛陀教導我們『怨憎、恩愛,此二法由愛興,由愛生,由愛成,由愛起。當學除其愛、不令始生。』也就是去除心中那份對自我的偏愛。
    XX同學,俗語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要能抱持這樣的心態,相信你就能捨下心中那份『我執』,那麼就不會被『既愛又恨』的極端思維所盤據、控制,生活才會踏實、愉快,期望你能在一次次的學習中茁壯、成長,最後祝
善根萌發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3我執:又作人執、生執。執著實我之意思。眾生之體『原為五蘊之假和合
  ,若妄執具有主宰作用之實體個我的存在,而產生『我』與『我所』等之
  妄想分別,即稱『我執』。
14我慢:視『我』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執之『我』而形成驕慢心。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我無法忍受別人的嘲弄,責罵,嗤笑,我該如何做呢?


我始終無法忍,忍受別人的嘲弄,忍受別人的責罵,忍受別人的嗤笑,師父,我該如何做呢?

XX師父  阿彌陀佛
    聽您在山上的那番話,我想了不少,尤其是那音樂家的故事,假如我是他,可能就沒這番體驗了,我往往做事衝動,不想前因後果,所以有時很會得罪人,例如上課很吵時,我就破口大罵同學們,所已有時令他們不快,尤其是那些『大尾』的,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學會冷靜,要能忍,學會靜悟,如下面的句子:『心無物欲,方寸之間,都是海闊天空。』師父,您說是嗎?從現在起,我要用心去思考、思慮,用心去聽,聽那大地之聲、河水之音、天空的哭訴、植物的告訴、動物的訴苦、人心的想法···,但!我始終無法忍,忍受別人的嘲弄,忍受別人的責罵,忍受別人的嗤笑,師父,我該如何做呢?
    師父,很對不起,不知為何?向您行禮,說阿彌陀佛,我總是說不出口,覺得舌頭好像要打結似的,很奇怪,您能替我解答嗎?希望您不要笑!祝
身體健康
                                                             XX合十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不正確的見解,讓我們執著、貪愛自我,有時更為了維護自己的見解而明知故犯,不肯認錯,這種固持己見根深蒂固的我執觀念,實在是障礙我們最深廣、最大的敵人,它使我們喪失了糾正自己的能力。

XX同學阿彌陀佛:
    一般人總是向外執取,父母在家裡執取子女;學生在學校執取分數;商人在商場上執取金錢、名利;官員在官場上執取權力職位···。然而這一次次固持己見的對外執求,如果不能順於自己的意念時,苦就會隨之而來,當知有一次的執著就有一次的煩惱。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這樣的執取不放呢?仔細的思量無非是那份貪愛自我的心裡作用罷了!我們總事一直生活在『我』『我所』的世界中如:『我是父母的孩子!』『我是XX老師的學生』『我在吃飯』『這是我最心愛的東西』『XX人說話傷了我』···從小我們就在這樣的薰習下成長,所以對自我就一次次的越深厚的執取。
    然而世間的現象,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真能用心去體悟,其實世間的任何事物存在也只是短暫性的,倘若我們真能擁有它的話,為什麼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呢?為什麼我們不能要求不生病、不死亡呢?換句話說,我們所處的世界,一直都在詭譎多變的狀況下,所以我們無法永恆的擁有什麼,控制什麼,若是不能理解這點,卻苦苦的去執取一些把握不住的事或物,那麼煩惱就如影隨形的纏繞著,同時無法擺脫痛苦的盤據。
不正確的見解,讓我們執著、貪愛自我,有時便為了維護自己的見解而明知故犯,不肯認錯,這種固持己見及根深蒂固的我執觀念,實在是障礙我們最深廣、最大的敵人,它使我們喪失了糾正自己的能力。
    XX同學,如果你能體悟出世間的真如現象,你的生活自然會輕安、灑脫,又何需刻意去忍受別人責罵及譏笑呢?對師父的恭敬也無需勉強自己,便能自然的流露出來,最後願以古代大德的嘉言與你共勉〜
青山幾度變黃山  世事紛飛總不干 
眼內有塵三界窄  心頭無事一床寬
法喜充滿
師父合十

真正的天堂地獄,是屬於那個宗教呢?


真的有地獄和天堂的存在嗎?
如果有,真正的天堂地獄,是屬於那個教呢?

XX老師父  阿彌陀佛
    謝謝您辦了這次無塵營的活動,以前我常和父母吵架,考試考好不懂得謙虛,父母如果叫我做事,我心裡就不高興,自從讓師父您教導了以後,覺得這些不過是小事,如果不頂嘴,就不會越吵越大,造成雙方心情都不好,師父說得沒錯,如果真心向父母認錯,縱然他們打我,也會下不了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在也不知為什麼,只要長輩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覺得煩,反而很高興,尤其是再見到他們愉快的臉,心裡更是感謝師父!不過我有一個問題,佛教常說,做壞事會下地獄,做好事上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地獄和天堂的存在嗎?如果有,在我小時候,也看過聖經,他們也有地獄和天堂,但審判方法不同,每個叫都有所謂的天堂地獄,那麼真正的天堂地獄,是屬於那個教呢?還是指人的心罷了,這個問題,早已在我的腦中徘徊很久了,請來信告知。謝謝您!
祝師父永遠
身體健康
                                                        弟子XX合十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人因自我的錯誤認知,所以產生了我慢、我執等諸多不正確的心態,因而帶來了種種憂悲苦惱,唯有放下自我,讓諸善法住於不放逸之地,使其增長,降伏惡念,才是每個修行者該把握的最根本之心念。

XX同學阿彌陀佛:
    六祖法寶檀經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僧人法號法達,七歲時便出家修行,平時常念誦法華經,當他前去頂禮六祖慧能大師時,行禮叩頭,頭卻不觸地。六祖大師知道他是我慢心  的緣故,便利用這次的機緣去教化他。大師呵斥他說:『你即有心頂禮就該行五體投地禮,若所行非禮,就不如不頂禮。在你心中必定有障礙物作梗。你平時都學習些什麼呢?』
    法達說:『我已念法華經達三千多部了。』
    六祖說:『你以為你念法華經念很多就有所功德,因此就產生了我慢之心。頂禮無非是為了除那顆我慢心,而你的頭不叩地,便有了我相,自認為以念法華經達三千多部,功德比誰都大,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我慢心,如果你能不存有功德之心有則如無,那你的福德便真是無量無邊了。』
    六祖在問:『你叫什麼名字?』
    法達回答:『我的名叫法達。』
    六祖說:『你的名叫法達,可曾真正通達佛理?你雖很精進用功的念誦法華經,但不明瞭經中的道理,只是天天依文誦念,這樣空誦並未得到利益。念經不是空誦循聲,是要真正明白經中的道理。』
    法達聽完六祖這番話後,很懺悔謝罪的說:『從今以後,我將更謙虛恭敬,過去弟子讀誦法華經,未明瞭經中的義理,故心中常有懷疑,和尚您的智慧廣大,請您為我解說經中的法義。』
    六祖大師便為他說法、解釋經意,法達因此真正的體悟到經意。
    不知這個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啟示,一個人無論學佛與否,若無法折服心中那顆我慢的心,又怎麼能虛心的去接受別人的諫言呢?更遑言能從別人那兒學到知識及得到智慧。
    高傲的人如同一杯乘滿水的杯子,當本身將水裝滿時,又如何再容得下其他水的加入呢?。不知你是否還記得無塵營時的朝山活動?那一跪拜、一叩頭到底含有怎樣的意義呢?除了為我們自己的以往所做屬不盡的過失懺悔之餘,另一個目的,無非是讓每個人都能放下那一顆貢高我慢的心。所謂『心包太虛』『有容乃大』都是在說明人若能放下自我傲慢的心,包容接受別人,就能從別人那裏學習更多,生活上自然就能快樂。
    修行其目的就是在修心,所以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獄也在他心中,佛教將有情生命分成十類,稱為『十法界』。即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而每個人的心念總在這十法界中徘徊不定,有時善的念頭一起,慈悲護眾,內心毫無煩惱,這食其本性清淨不貪取外物,就是佛菩薩的世界;有時惡的心念一起,任何事皆不順心時,種種不如法的行為就自然造成了,這種與貪、瞋、癡相印的心象一出現就產生了地獄、餓鬼、畜生等苦痛的世界。所以我們的一顆心同時具備了佛、菩薩、地獄、餓鬼等十法界的心態,端看自己願意在那個世界停留。
    人因自我的錯誤認知,所以產生了我慢、我執  等諸多不正確的心態,因而帶來了種種憂悲苦惱,唯有放下自我,讓諸善法住於不放逸之地,使其增長,降伏惡念,才是每個修行者該把握的最根本之心念。在此願以古時大德的一首詩與你共勉:『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最後祝:
善根增長!
                                                             師父合十

我的家人不吃素,我有辦法好好守五戒嗎?


我的家人也是道道地地的佛教徒,
但他們不吃素,
我很想好好的守五戒,
可是唯一我們有殺生,
所以我並不能完整的守,
怎麼辦呢?

師父  阿彌陀佛
    最近忙不忙?一切都還順利吧!您的身體有沒有康復一些,強壯一點,希望有。
    師父我想請教您問題,希望您能為我解答。謝謝您!
    我們家人也是道道地地的佛教徒,但他們不吃素,我很想好好的守五戒,
可是唯一我們有殺生,所以我並不能完整的守,怎麼辦呢?
    以上這問題希望師父能願意為我解答,其實我要問的不只這個,還有一些,但我怕師父您太累,所以就先問這個問題。
    回到台北有一段時間了,可是師父您的教誨我至今還未忘記,我想我是永遠都不會忘了,現在有些不快樂的事,我也是能忍則忍,平靜的克服它,所以很少跟人起爭執,以前我們家人都一心要好好修身養性,只有我最不合作,愛生氣、大罵,自從一趟無塵營,改變了我,爸爸也說只有我保持就好了,這些都要感謝師父您的教誨了。
    現在同學們吃東西,如果吃不完要丟掉時,口中都會念著『阿彌陀佛,我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吃不下,請原諒我』,真有趣!
    最後一件事是師父您什麼時候才要到台北的XX國中來,驗收我們修行的成果,您在第五天的晚上,也有跟我們說您要來的喔!我相信您來,校長老師和參加無塵營的同學都會非常的歡迎,還有記得要帶『鐵鍋臉』師父一同到來喔!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早日康復
                                                         弟子XXX

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能生。

站在佛教徒的立場,總會以慈悲為出發點,不希望食動物的肉,但學佛,不一定是不吃肉的∙∙∙。
吃素是中國佛教的特色與傳統美德,所謂的『食肉斷大悲種』而菩薩行以慈悲為本懷,尤其在中國更是以大乘菩薩道為主要修行法門,自然更會主張不食肉,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長養慈悲心。

XX小菩薩慈悲:
    在你參加無塵營結束時整裝準備返家時,最讓師父擔心的莫過於你們下山重回紅塵中,不知是否會在染著世俗的不良習氣呢?不知是否會忘了師父們苦口婆心的教導呢?從信中看見你提出的問題,減少了為師的幾分擔憂,至少你還認真求知一個佛教徒該盡的基本戒律,看見這樣的信件,又讓為師的增加了幾分寬心。
    俗語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站在佛教徒的立場,總會以慈悲為出發點,不希望食動物的肉,但學佛,不一定是不吃肉的,如南方佛教徒錫蘭等,以及西藏、日本佛教徒都是肉食。吃素是中國佛教的特
色與傳統美德,所謂的『食肉斷大悲種』而菩薩行以慈悲為本懷,尤其在中國更是以大乘菩薩道為主要修行法門,自然更會主張不食肉,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長養慈悲心。
    五戒中的不殺生,是不得親自殺生,不得勸他或叫他殺生,同此除了不親自屠殺雞、鴨、魚蝦等,如果買回以屠好的肉類,並不在五戒的禁忌之內;然而若能發心素食,自然更好,因為素食是戒殺精神進一步的具體表現,但若一時無法達到也無需罣礙。如果只知道素食護生,而不懂的愛護人類及慈悲對待四周的親朋好友,這種本末倒置的作為,實在是不懂慈悲的真正意義。學佛的人要認清楚吃素的真正目的,不是為吃素而吃素,並能從吃素中長養慈悲心,進而去做種種有益人世的福利事業。
    學習任何事,勿忘了其背後存在的真正意義,學習佛法更該抱持這種精神,才不會偏失了學佛的方向。近期內許多師父們將走入校園看看你們這群學成在外的孩子,希望你們能將在山上所學,布施給每位芸芸眾生,這才不辜負所有師父的教導。祈願:
長養慈悲心!
護念諸眾生!
師父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