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
我甚至於還想過,
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看這世間如此可厭,
這樣我就不會有
七情六慾的枷鎖了。
XX師父 阿彌陀佛
自從下學期開始,生活就過得有點單調了,而不充實,使我又遇上很多問題,當然感情與朋友,有時也很令人頭痛,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我甚至於還想過,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修身養性,離開這一切令人悲傷之事,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意看這世間如此可厭,這樣我就不會有七情六慾的枷鎖了,每次我叮嚀自己師父的話,一直忍一些讓自己看不過去的事,但我忍了,只覺得人傻一點其實沒什麼,太聰明只會使自己不幸而已。
最近好失意好失意喔!情緒有點糟,有時當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是別人做錯了,或是做對做錯,我想給自己一次機會也給別人機會,為什麼無法挽回?當有心要去改或去改變,總是沒機會,總在我的腦袋裡是各問號,為什麼?師父,您可以告訴我嗎?祝
安靜
XX弟子合十
『∙∙∙如芬陀利生,離生於水中,而未曾著水,我雖生世間,不為世間著。』
(芬陀利是指白蓮花)
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
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阿彌陀佛:
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是消極的,所以當在世俗中一有不如意,就想遁入空門,逃避一切責任,當師父看完你的信件後,發現在你心中也蘊藏著這樣的避世心態,不免悵然的長嘆一聲:『小菩薩!你誤解佛法了!』
佛法所談的『緣起法』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因此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 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逃避無法解決問題,經中提及世尊『生於世間,不為世間著』我等凡夫,更該學習如何從貪慾、嗔恚、煩惱痴愚中脫身而出,不再為世間一切所污濁,所以每一位發心出家的三寶弟子,都該持有住持正法,廣渡眾生,延續佛陀慧命的宏大心願,也就是『僧在佛在』『僧在法在』的積極精神,絕不是厭世的消極態度。期盼你能深入體解佛法,了解佛陀的本懷,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佛法,那麼你將會有個開朗豁達的人生,這才是學佛的真正意義。最後祝
俱足正見 體解佛法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6七情六慾: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只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急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欲、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的情緒、欲望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