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每當喜悅的相逢轉換成悲痛的離別後宣洩不住的淚水就會在頃刻間爆發吞噬了自我,這種感覺我好怕

無盡燈之夜那晚,
我深受離愁的折磨,
最後將那一語難道盡的哀傷,
化作了無語的淚水,
從小到大,
相逢離別等聚聚散散的事,
似乎成了我的一大障礙。

大師父  阿彌陀佛!
    希望您不介意我叫您老師父而不是老和尚,我是第四梯次無塵營萬華國中的學生XXX,這次的『白毫禪寺』一遊,帶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感觸了,真是非常的謝謝您舉辦這次活動,使我能在六天中拋開了大台北繁重的壓力;遠離了大台北的喧嘩,使我能在如此清淨的地方淨下心來習佛法,認識人生的哲理及學習處事的態度,這正是我最嚮往的生活:拘謹卻不乏味,況且還有大自然的一切花、草、樹木相伴;聆聽著一聲一聲悅耳的鳥語,這些都是因為您,在此向您致上最真誠的敬意。
    寺中的個個師父和藹慈祥,我很敬愛他們,而我也從他們低沈的嗓音間得知了您,使我由衷的欽佩您,您有一棵慈悲的心及蠟炬般的奉獻精神,正因如此有了『白毫禪寺』;也因如此,迷惘的人們受到破蛹般的重生,將原本困惑的心化成了一支純潔、美麗而不妖的蝴蝶,總而言之,對您的崇敬乃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六天中承蒙您安排的課程,使我學習了不少,也領悟了不少,我在『白毫』所待的六日當中所經歷的人、事、物都將是我最珍貴的一段回憶。還記得無盡燈之夜那晚,我深受離愁的折磨,我深受離愁的折磨,最後將那一語難道盡的哀傷化作了無語的淚水,從小到大,相逢、離別等聚聚散散的事似乎成了我的一大障礙,每當喜悅的相逢轉換成悲痛的離別後宣洩不住的淚水就會在頃刻間爆發吞噬了自我,這種感覺好淒涼,我好怕,從相見歡一直到無盡燈之夜,我的內心一直深受著害怕離別到來的掙扎,這種掙扎是不分時刻的,但離別終究在五月八日那天來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到了結業時,我的傷感似乎不再那麼沈重的擠壓著我,令我大為稱奇,到『白毫禪寺』我只在獻燈、朝山、皈依三寶(可惜不是由您主持)告別佛陀等場合下真正的跪拜過,乃因我的腳不適,但我也因不能跪拜而受著良心上的譴責好一陣子,佛在當前卻不能拜佛,多諷刺呀!但在鳳凰谷鳥園我也因爬過了九百九十九層的階梯,因此在結業式時受到師父們的讚賞得到了精進獎,使我既是愧又是喜,但我終究在重要的幾刻中跪下了,也因此我不再太自責。
    回到台北後,滿腦子都是『白毫禪寺』的影子,渴望再回到它的懷抱,哪怕只是一刻間的時間啊!此行最為遺憾的就是沒能見您這活菩薩一面,也許我和您之間的緣份太淺了吧!我滿懷的盼望能期待與您相見的那天來到,我將會在回到『白毫』,此次一遊,不虛此行,使我受益良多,我要感謝眾多的師父、愛心媽媽們對我們的照顧,祝福大家。祝
多開心  少煩心!
                                                         弟子XX敬上

學佛的人,就是要洞悉真實現象,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幻化的,而能善觀因緣,『緣來珍惜,緣去也不可惜。』

人生俗世中,悲歡離合總會帶來刻骨的觸動,這樣的錐心之痛,常讓每個人陷入煩惱的泥沼之中。然而我們若仔細的咀嚼分析人生的每個階段、註腳,宇宙的一切生滅事物,其實都是互相為因,互相為緣的關係,每一種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XX同學慈悲:
    白毫禪寺是一處接引青少年的場所。當詭譎多變的紅塵俗世,撩亂了你的視線,模糊了你的思考方向,你不必猶豫,且邁開大步的投入白毫禪寺的懷抱中,他將帶給你紅塵心外的一片淨土。
    佛經中有云:『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在渡眾的漫長歲月裡,我一直把持著這樣的心情,其中或有面臨困境、或有面臨謾罵,然而在心念上,我沒有忘記佛陀這位人間的大悲父,所遺留給我們無盡的寶藏〜佛法。而白毫禪寺內的這一群出家師父們,更是抱著一顆『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懷,來迎接一次次的活動,這即是出家人應持的慈悲本質,唯有見到你們一天天的成長,師父們才能真正如釋重擔的放下心。
    人生俗世中,悲歡離合總會帶來刻骨的觸動,這樣的錐心之痛,常讓每個人陷入煩惱的泥沼之中。然而我們若仔細的咀嚼分析人生的每個階段、註腳,宇宙的一切生滅事物,其實都是互相為因,互相為緣的關係,每一種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個性,而是需要依靠多方面大力量來幫助才能生存。所以整個人生無論是浩大的宇宙或是蕞爾的菌物,它們與周遭的環境,都是休戚相關,互為依存的〜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學佛的人,就是要洞悉這種真實現象,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幻化的,而能善觀因緣,『緣來珍惜,緣去也不可惜。』,畢竟悲、觀、離、合,也只是因緣的聚散罷了!
    『緣起時,用喜悅的心去迎接它,
      緣定時,用真摯的心去珍惜它,
      緣走時,用釋然的心去看待它。』
    我們能把握的是當下的一分一秒,不要憶念那些已過去的,及那些未肯定的事情,該以一顆精進醒覺的心,如實專注地觀照此刻。
    XX同學,你若能了解學佛真正意義,真實的思維到因緣的變化無常,是我們無法掌控而不去執取它時,同樣的對佛在當前、卻不能拜,自然不會取執著。佛陀總會這樣教導祂的弟子:『若能了多這些真實現象。而使自己解脫煩惱,這才是真正的供養佛、禮拜佛。』
    希望XX同學,能多思維、觀察,這世間的真實現象,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最後祝
法喜充滿!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7塵剎:塵自指的是微細的灰塵;剎字指一個佛土,所以塵剎就是說佛土像灰塵一樣的。


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

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
不僅生活花費更大,
就連讀書三年下來也花了好幾十萬,
老媽為了錢也要去工作,
哥哥為了錢也轉到夜間部去讀,
只有我,花了那麼多的錢,
卻一點也不能補∙∙∙
一直想要放棄,但是卻又捨不得∙∙∙

師父  阿彌陀佛!
    從收到你的來信至今已有六個月了,這麼久才回函給您,實在很抱歉,另外謝謝師父的關心,也謝謝師父您還記得我啊!
    自從升上高中後,就沒回去白毫禪寺了,我一直想找時間回去,但是就因為功課過於繁忙,已至於每次計劃回去,就都沒有實現,現在的我是就讀於XX美工,每年的寒假作業就多的像山那麼高,每年的暑假都還要上課一個月,不過現在的我已沒有暑假可言,只剩下最後一個寒假了,也許明年的寒假會回去白毫禪寺也說不定。
    已經三年了,時間真的過的好快,我好懷念以前的種種,包括在白毫禪寺的時時刻刻,以前的我會常笑嘻嘻的,現在的我早就不像以前那樣了。長大對我來說就是一件苦差事,不僅生活花費更大,就連讀書三年下來也花了好幾十萬了。老媽為了錢也要去工作,哥哥為了錢也轉到夜間部去讀,只有我,花了那麼多錢,卻一點也不能彌補。升上了三年級,才一直想要放棄,但是卻又捨不得,好不容易升上了三年級了,當然也很希望自己能順利畢業,所以啦!就很努力很認真的在做作業,好不容易今天的審查我過關了,老師卻只給我十四分而以(滿分十六分),目前共二十四分,需要超過四十分才會及格,我還需要努力。另外也希望能常收到師父您的來信,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是卻是我感覺最溫馨的。
願師父們健康
我學業進步  順利畢業
大家時時快樂  日日好日
XXX合十

佛陀說苦的用意,並非叫我們厭苦、毀身,去做消極的躲避,而是要我們正視苦,用『苦』來提醒大家警覺,進而求取解決的方法。

或許你會因自己的昂貴學費帶給家人負擔,而起煩惱與痛苦,所以才有放棄學業的念頭;但你是否曾想過,如果你貿然的放棄,那麼你如何面對家人這兩年來的培育呢?換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你若能正視讀書這幾年所帶來的『苦』,你將更珍惜,把握這三年來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俱足自己的資糧,畢業後你才能回饋給家人。

XX同學阿彌陀佛:
    看完你的來信之後,心湖裡泛起了一陣陣無常思緒,猶記得你出來白毫禪寺,那活潑中帶點任性、固執的性情,今從信中的字裡行間,你不但知道用功,更懂得體恤父母、兄長,讓我深深感受到『小女孩長大了!』你已經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這中間的過程,不就是一種無常的變化嗎?然值得欣慰的是你變的更成熟、懂事了,這也是白毫禪寺建寺的宗旨與目標『為你們這些學子們,提供一個淨化心靈、沈澱思緒的環境』所以得知你成長了,每位師父都很高興,並向你道聲:『恭喜了!』
    佛陀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著種種的苦迫與缺陷。除了生、老、病、死苦之外,我們喜愛的親朋好友如果要分別或死亡,即不免會有愛別離之苦,與自己討厭的人相見,又會產生怨憎會苦,對自己渴望的東西追求不到,又會有求不得之苦。環觀世間的一切,都充滿苦,所以俗語才有句話:『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然而雖之人生的苦多於樂,那麼我們就要這樣一直苦下去嗎?相信只要是積極的人,都會去尋求苦的原因,來消除苦的根源,而正信的佛教徒,更需要具備這種積極滅苦的人生觀。佛陀說苦的用意,並非叫我們厭苦、毀身,去做消極的躲避,而是要我們正視苦,用『苦』來提醒大家警覺,進而求取解決的方法。
    『苦』的根源就是一份渴愛的心,這份執取會造成我們強烈的貪欲,不停的向外追求,每一次的追求就產生一次的煩惱,痛苦便這樣接續不斷相纏結。所以要徹底祛除苦的根源,就必須放棄這生死相續的愛欲,當愛欲消除了,那時苦便止息了。
    已你現況為例,或許你會因自己的昂貴學費帶給家人負擔,而起煩惱與痛苦,所以才有放棄學業的念頭;但你是否曾想過,如果你貿然的放棄,那麼你如何面對家人這兩年來的培育呢?難道要他們花下的心血付之一炬嗎?換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你若能正視讀書這幾年所帶來的『苦』,你將更珍惜,把握這三年來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俱足自己的資糧,畢業後你才能回饋給家人。
    這就是了解苦的根源及拔苦的方法,唯有勇敢的面對苦的事實,並加以分析,找出解決的根本方法,積極的去除它,才能真正化痛苦為快樂。在你畢業前夕,希望師父這番話能給你以後參考。並祝
事事順利  阿彌陀佛!
                                                             師父合十





我寧可出家也不願看這世間如此可厭, 這樣我就不會有 七情六慾的枷鎖了

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
我甚至於還想過,
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看這世間如此可厭,
這樣我就不會有
七情六慾的枷鎖了。

XX師父  阿彌陀佛
    自從下學期開始,生活就過得有點單調了,而不充實,使我又遇上很多問題,當然感情與朋友,有時也很令人頭痛,我只希望自己過的充實又平靜,我甚至於還想過,不讀書去白毫禪寺出家,修身養性,離開這一切令人悲傷之事,
因為我寧可出家也不願意看這世間如此可厭,這樣我就不會有七情六慾的枷鎖了,每次我叮嚀自己師父的話,一直忍一些讓自己看不過去的事,但我忍了,只覺得人傻一點其實沒什麼,太聰明只會使自己不幸而已。
    最近好失意好失意喔!情緒有點糟,有時當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是別人做錯了,或是做對做錯,我想給自己一次機會也給別人機會,為什麼無法挽回?當有心要去改或去改變,總是沒機會,總在我的腦袋裡是各問號,為什麼?師父,您可以告訴我嗎?祝
安靜
                                                         XX弟子合十

『∙∙∙如芬陀利生,離生於水中,而未曾著水,我雖生世間,不為世間著。』
(芬陀利是指白蓮花)

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
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阿彌陀佛:
    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是消極的,所以當在世俗中一有不如意,就想遁入空門,逃避一切責任,當師父看完你的信件後,發現在你心中也蘊藏著這樣的避世心態,不免悵然的長嘆一聲:『小菩薩!你誤解佛法了!』
    佛法所談的『緣起法』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因此如果你沒有將絆礙著你的塵垢根本去除,是無法擺脫七情、六慾  的枷鎖。這些塵垢的存在,仔細的思維,其實就是貪慾的作用,所以在佛門中,常聽聞需捨慳貪,無非就是要我們洗滌塵垢,明心見性。
    XX同學,逃避無法解決問題,經中提及世尊『生於世間,不為世間著』我等凡夫,更該學習如何從貪慾、嗔恚、煩惱痴愚中脫身而出,不再為世間一切所污濁,所以每一位發心出家的三寶弟子,都該持有住持正法,廣渡眾生,延續佛陀慧命的宏大心願,也就是『僧在佛在』『僧在法在』的積極精神,絕不是厭世的消極態度。期盼你能深入體解佛法,了解佛陀的本懷,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佛法,那麼你將會有個開朗豁達的人生,這才是學佛的真正意義。最後祝
俱足正見  體解佛法
師父合十
《佛詞註釋》
16七情六慾: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只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急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欲、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的情緒、欲望等。